我国古代民间的立春风俗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报 作者:佚名

  立春风俗到了宋朝,迎春活动范围增广。宋代的《梦粱录》中就记载,“立春日,宰臣以下,入朝称贺。”这就证明,立春风俗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,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。

  明清以来,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,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,梳妆打扮,庆祝立春。

  古代立春风俗主要有如下内容。

佩燕子

  佩燕子是长安、关中一带人民的古老立春风俗。每年立春日,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“燕子”,这种立春风俗起自唐代,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。

  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,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。所以许多富有人家,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,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,搭上一小页垫板,上写“春燕来朝”四字,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。

  燕子是候鸟,春天飞到北方,秋天飞到南方。“不吃你家谷子,不吃你家糜子,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。”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,招惹燕子繁殖生息。每年立春这天,人们都喜欢佩戴“燕子”,特别是小孩,父母早就给他(她)们准备好了,他们戴在胸前,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兴高采烈,雀跃有余。

戴春鸡

  有的妇女用青色绸剪成春燕、春蝶饰于头上;女孩子剪彩为蝶燕,称为“春鸡”,戴在头上,争奇斗艳;有的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,或用彩色绩罗,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替在发髻上;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,传说主蚕兴旺。

立春风俗

立春风俗之一戴春鸡

  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,因鸡与“吉”谐音,有吉祥如意之意。“剪绮裁红妙春色,宫梅殿柳识天情。瑶筐彩燕先呈瑞,金缕晨鸡未学鸣。”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,欢乐迎春的情景。

  在陕西铜川一带,戴春鸡更是当地人的古老立春风俗。每年立春日,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,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,表示祝愿“春吉(鸡)”立春日,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,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,认为这样做,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。前者称为“攘儿疹”,后者称为“散疹”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