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人过清明节的特殊习俗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报 作者:佚名

南方人过清明节的习俗,你知道吗?其实我国没个地方过清明节都有不同的习俗,作为南方人的我来告诉你习俗是怎样的,我们那边的人们过清明节除了扫墓,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做清明馃。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南方人过清明节的习俗。

南方人过清明节的特殊习俗

清明馃

对于清明馃的来历,我没有考究过。但从清明馃所用的配料来看,也能猜出一二。我考虑可能是清明正值梅雨季节,也正处于冬春交替,气候变化无常,这时候的人容易生病。清明节做清明馃、吃清明馃,一是祈佑全家平安、无病无灾,二则通过吃这种具有防病抗病作用的小吃来增强体质。

清明馃,简称青馃。这个青馃的青字,除了代表它是清明节的特色食品外,还有就是青馃本身是青色的。为什么是青色的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它里面加入了一种叫做艾草的配料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艾草,又名香艾、艾蒿,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。我们老家人称之为“青”,用“青”做成的食品,名符其实就叫青馃了。当然,也有的人家做清明馃不加艾草,馃呈白色。

记得小时候每到临近清明节的时候,爸爸妈妈都要着实忙一阵子的。当然,还不是主要劳动力的我们,也不能闲着。大活干不了,剪青的任务还是可以完成的。

南方春来的比较早,三月初已基本桃红柳绿,生机盎然了。大概在清明节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在周末的田野上,就会经常出现姐姐带着我和弟弟到处奔忙的身影了。我们每人拎一个小筐,拿一把镰刀,分头蹲在不同的田埂上,小心仔细地挖着杂草丛中的艾草。自然生长的艾草数量并不多,有时候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发现一小片。不过运气好的时候,在一个地方能找到一大片脆绿脆绿的艾草。那时的喜悦,无异于现在在路上捡到一把大钻石。采割做清明馃所需的艾草,大概需要我们姐仨牺牲几个周末的时间。

艾草采回来后,要洗净,凉干,再磨成面。在做清明馃的时候,把艾草面掺进糯米粉里去,用水调成面团。剩下的工作,和北方人做包子就有点相像了。所不同的,北方人做包子全凭手捏,而南方人做清明馃用的是馃模子。

馃模子分两层。底层是一块15公分见方的实木板,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。上层是一块同等大小、厚约1.5公分、中间留有六七公分直径圆孔的木板,圆孔的边上也刻有花纹。这两块木板的一边用套轴连接,以套轴为支撑边,上面这块木板可以向上翻起。

做清明馃的时候,先用面团包上各种馅料,有芝麻糖的,有辣酱肉的,有雪菜笋丝的,反正是自己爱吃什么就准备什么。馅料放好后,收好口,把面团放入印模中,用手轻轻地压平,然后翻开印模上层的木板,已经成为规则圆饼状的清明馃就留在底层的木板上。用手轻轻拾起,翻个个,即见那面已经印上了清晰的图案,样子非常可人。等生馃全部做好后,入屉蒸半小时左右,即可享用。

那时,每到清明节,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什么清明馃,而且一做就做很多。为了防止很快变质,蒸好的清明馃要摊放在蔑帘上凉干,想吃的时候再拿去蒸透了。有时候,我们家做的清明馃,三米长、两米宽的蔑帘要存放好几帘,一家人能吃上个把月。

最开心惬意的时刻,当然是某日放学回家,正值清明馃蒸得之际,于是大呼小叫,书包随意一扔,右手抄起一个塞进嘴里,左手再拿一个时刻准备着。那个享受劲,嗨,别提多美。不过,清明馃是糯米为主料,不利消化。有一次清明节,一口气吃了七个清明馃,积食不化难受了好几天。教训啊!

后来因为上学和工作远离了家乡,就再也没有见过那清香扑鼻、香甜可口或辣得咧嘴的清明馃了。

热门专题